中南大學教授、博導顏愛民:突破傳統 鄉村國學教育要從理念透射到踐行發表時間:2022-07-22 16:06 “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所有付出的人……”在第48期國學班現場,響起了200多位鄉村教師誦讀“國學”的聲音。中南大學教授/博導、湖南踐行國學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顏愛民沉浸在這悅耳的聲中,隨后談起國學教育如何在鄉村學校更好地踐行。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當前,我們迫切需要加強國民的文化認同與文明修養。在顏愛民教授看來,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和推廣,國民的文化認同與文明修養已經大幅度提升,國學教育的價值和理念已初步達成共識。而如今,主要是要突破傳統思維,尋找到合適的方法,讓鄉村國學教育從理念透射到踐行。 顏愛民教授認為,九年義務制教育與學校的國學或傳統文化的教育,對一代又一代國民的文化認同、倫理共識及文化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對國民的人格養成、文明修養、人文教化,最為重要。 鄉村孩子的國學教育,要從禮和樂的角度多下功夫。中國傳統的禮文化、樂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是值得國學教育去挖掘和繼承的。其中,禮文化主要表現為對鄉村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根據孩子的特性和所處階段,以適應孩子們的方式來進行教育。音樂藝術方面的教育是鄉村孩子的弱項。本次國學班里開設了國樂課程,邀請到著名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張音悅老師做傳統音樂的授課,主講《弓弦里的中國故事》,旨在讓鄉村國學教師體會傳統音樂的魅力,也希望他們能夠通過禮樂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使他們成為一個合格的人。 孩子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缺失,是鄉村孩子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近年來國學教育應以重點關注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特別講究身心健康,所以鄉村孩子的教育不能夠僅僅局限于知識層面的傳授,應該加強身心健康的教育。本期國學班專門請到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汪曉贊,傳授適合中國少年兒童體育的教育方法;同時還請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肖長江和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學心理中心副主任、教授吳大興,針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臺會講。他們從身心教育方面尋求突破,增加具體操作層面的內容,增加踐行的方法,把國學教育從理念層面透射到操作層面,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