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教授、博導顏愛民:以國學教育立根鑄魂 以現代教育學技致用

發表時間:2022-07-29 16:59

近期,南京玄奘寺事主吳啊萍供奉日本戰犯問題塵埃未定,席卷全國各地的日本夏日祭中國活動引發了全國人民的激烈討論,也再一次被賦予“民族傷痕”的腳注,又一次證明我國面臨著外來文化入侵的問題。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湖南踐行國學公益基金會舉行了第49期國學與教育(管理)高峰論壇暨第8期鄉村國學教師文化素養提升班,以期為廣大教師和青少年培養民族平等和自信的態度。在開班期間,我們也采訪到了中南大學教授/博導、湖南踐行國學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顏愛民,他從國學教育、現代教育和文化自信的視角,為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出謀劃策。


三、以國學教育立根鑄魂

習近平總書記說:“民族文化的基因是中國夢的魂和根?!?/span>

顏愛民認為,中國的教育肯定需要國學教育,但是不能照搬傳統文化,而是立足中國實際,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之精華,同時參照國外教育的有益經驗,才能搞好中國的現代教育。


當談及國學教育的優勢時,顏愛民說,中國學習西方的現代教育時間很短,是從廢除科舉制度后,重新學西方的教育體系,僅僅100多年的時間。在這以前,全面推行的是國學教育。國學教育是伴隨著中華民族漫長的5000年文明而形成的教育體系,它是適應農耕文明的生存范式,最大的優勢是解決怎么從一個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問題。


由于國學教育是一種成人的教育,這種教育體系本身非常成熟,是一個社會的根基所在,一個人的立身所需。但是,技能教育和科技教育不是這個時代的需求,肯定會缺失。


二、以現代教育學技致用

顏愛民說,世界的現代教育起源于十八世紀,整體發展時間較短,它是從工業文明萌芽開始,逐步建立起的教育模式。


現代教育與時代發展、時代所需匹配,重在知識、科技和職業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和優勢不可替代。從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角度來看,過去農耕文明時期,人們是靠自然力來生產、生活;到工業文明后,是靠人造動力、科學技術驅動。


時代的生存方式在變,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也必然要掌握知識與技術,要進行現代教育?,F代教育注重的是學以致用,其重要性不可否認。但是現代教育過分強調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有太強的功利性,導致在人文精神和成人教育方面缺失,根基不穩。


三、以融合教育相得益彰

“現代教育和國學教育是一種互補關系,要走融合發展的路子?!鳖亹勖裾f道。


他認為,中國把科舉制度廢除,甚至喊出“打倒孔家店”,轉向現代教育模式。如今回看,這一舉措矯枉過正,全盤否定了傳統文化教育,甚至過分迷信現代教育。全球的現代教育走到今天,需要一種理性回歸,需要與人文教育進行融合。


國學教育與現代教育的融合,中國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顏愛民強調說,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幾千年積淀的文化,使得人文教育優勢突出。我國的融合教育可以吸收和發展西方現代教育方式,同時融會貫通人文教育,讓二者相得益彰,達到最好的效果。


如今的國學研修班,顏愛民堅持現代教育與國學教育的融合之道,邀請張國驥、劉鐵芳、汪曉贊等省內國內文化教育專家,探討中國現代教育改革最新動向和新的教育思想;同時請到朱漢民、孔海欽等國學專家、教育家同臺論道,讓中華優秀文化滋養更多人,團結更多人。

 掃一掃,即可關注
聯系我們
電       話:0731-82296714    13308414996
投稿郵箱:1638442894@qq.com
地       址: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芙蓉南路二段390號,湖南長沙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C棟625號。
備案號:湘ICP17005088號